缅怀革命先烈,传承五四精神——档案馆党支部“北大红楼之行”主题党日活动

来源: 时间:2016-09-28 作者: 阅读次数:

  9月27日,北京秋风飒爽,天朗气清。档案馆党支部成员一行6人(含一名积极分子)来到位于东城区五四大街的北大红楼。

  北京大学红楼,始建于1916年,1918年落成,原名为北京大学第一院,是1916年至1952年期间北京大学的主要校舍所在地之一。整座建筑通体用红砖砌筑,红瓦铺顶,故名“红楼”。1918年开始,陈独秀、李大钊、鲁迅、胡适等曾先后在此任教任职。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期间,在此组织了“马克思主义研究会”,在《新青年》《每周评论》上发表了许多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。1918年,毛泽东首次来北京时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助理员,也曾在此工作。1919年5月4日,北大学生从红楼出发到天安门举行了示威游行。以后,红楼北面的广场多次成为北京学生进行革命运动的集合地点。五四运动后不久,李大钊等在红楼建立了北方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,成为北方革命活动的中心。鲁迅先生自1920 年应聘到北京大学任教,在红楼授课达6年之久,讲授新文化、新思想,培育了许多革命青年。邓中夏等著名共产党人也曾在此从事革命活动。作为新文化运动、五四运动的发源地,北大红楼于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在此建立的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于2002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,于同年 12月成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目前也是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之一。

  走进红楼,扑面而来的是红砖、长窗、古楼营造出的沧桑而又庄严的历史气息。大家首先观看了《红楼往事》的专题片,跟随着专题片的时间轴细致地感受当年红楼所孕育历史的原貌,重温当代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走过的足迹。随后,大家逐个参观了红楼内的蔡元培、李大钊办公室、毛泽东工作过的新闻阅览室、当年北大学生上课的教室及其他具有时代特色的展馆,并且浏览了众多革命先驱者的信件、手稿和“五四”爱国学生散发的传单等历史原件。最后,大家参观了红楼外的《新时代的先声—新文化运动陈列》展厅,该展厅是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旧址复原的辅助陈列,陈列分“点燃新文化的火炬”和“吹响新时代的号角”两大部分,以新文化运动的兴起、发展、影响为主线,通过实物和图片,全面展示新文化运动、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。

  时光易逝,精神永存。参观红楼,不仅仅是为了重温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,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,更重要的是用心来感知红楼的脉搏与灵魂,聆听它带给我们的时代先声。在这里,我们感受了波澜壮阔的新文化思潮,并从引领新文化运动的巨人身上找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、奋斗前行的精神气韵。大家纷纷表示,在今后的工作中,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,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,用民主和科学武装头脑,把勇于探索、敢于创新、解放思想、务实进取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,让五四之光永存,争做新时期的合格党员。